闪电心灵愈站|孩子有暴力倾向?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引导→

发布时间:2025-09-27 09:00:24 湖北省黄石天睿设计有限公司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9月26日讯 当孩子无法用语言化解冲突时,拳头便成了失控的表达。孩子打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呢?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?

配图与本文无关

对此,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导:

1.自我中心心理

分析:

如果孩子年龄在3-6岁,那有可能是孩子不擅长表达,但又处在以自我为中心阶段,想要某件东西或是不想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,就会以肢体动作代替表达,产生攻击行为。

建议:

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,再教孩子用语言代替肢体解决问题。

比如:告诉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,可以先询问同学可不可以借他的玩具玩、自己想玩多长时间、愿不愿意用自己的玩具跟他交换玩等。

2.模仿心理

分析:小朋友的模仿能力非常强,很可能是看的书籍、动画片中有暴力行为。

建议:

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带有暴力倾向的书籍、动画片,多看益智类或符合孩子年龄的动画片、电影等。

3.情绪心理

分析:

如果孩子平时在家乖巧,但在学校总是打人,很有可能是家中父母过于严厉,平时不敢在父母面前发表意见,想要发泄情绪时就会出现打其他同学的行为。

建议:

孩子犯错误时,家长尽量不要大声训斥及动手,正确引导让他不再犯错误即可。暴力行为只会让孩子增加心理负担,想寻求发泄时就会出现打人行为。

4.引起关注心理

分析:

孩子总是没有原因地去触碰其他人,说明他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关注,或是想跟其他人一起玩,这类孩子在交往技能上往往不是很强。

建议:

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关注,并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示范怎样与人进行交往,也可以与孩子进行情境表演,感受一下他与人交往时出现的问题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

5.娇惯心理

分析:孩子被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宠惯了,所以一有脾气就打人,家里人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,不是真打,就一直纵容孩子的行为。

建议:

家长要给孩子立下规矩,好好教导,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和控制情绪的能力。

闪电新闻记者 张微  报道

发布于:山东